在石(shi)油工業中,目前(qian)有多種采油方式,其中機械采油最為普遍和重要,尤其是有杆泵采油,典型的有杆泵抽油係統的組成(cheng)如圖7-13所示。早(zao)在石(shi)油工業問(wen)世時,我國(guo)所開發的大多數油井開采階段都已(yi)進入了中、高含水期,許(xu)多油井的采油方式由原來的自(zi)噴(pen)式采油轉為機械采油方式,有些油井甚(shen)至最初的采油方式就(jiu)是機械采油。據相關資料數據統計(ji),目前(qian)全國(guo)機械采油井已(yi)占油井總數的90%以上,機械采油井中90%以上皆(jie)為有杆泵采油方式,可見有杆泵采油方式已(yi)在我國(guo)的石(shi)油開采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
13.jpg


  抽油杆是抽油機與深井泵之(zhi)間傳遞動力的重要部件,長期在腐蝕介質中承受著(zhou)交變載荷,極易形(xing)成(cheng)如裂紋、腐蝕坑(麻點)及偏磨等缺陷,從而(er)會降低自(zi)身(shen)強(qiang)度,嚴(yan)重時導(dao)致(zhi)斷杆事故(gu)。為提高抽油杆循環利用率,一種舊抽油杆的再製造新工藝-冷拔複新製造工藝被(bei)廣泛(fan)使(shi)用。在此過程中,首先需要對抽油杆進行無損檢測,然後根據抽油杆質量狀況采取合適的修複工藝。


  常規抽油杆整體結構如圖7-14所示,抽油杆杆體一般為實心圓形(xing)斷麵的鋼杆,當(dang)杆徑較(jiao)大時,也有空心結構,兩端為鐓(dun)粗(cu)的杆頭,由外螺紋接頭、應力卸荷槽、推承麵台肩、方徑扳手、鐓(dun)粗(cu)凸緣和圓弧(hu)過渡區構成(cheng)。外螺紋接頭與接箍(gu)相連,方徑扳手裝(zhuang)卸抽油杆接頭時用於卡住抽油杆鉗(qian)。


14.jpg


  常用抽油杆規格按杆體的外徑一共分為6種,分別是φ13mm、φ16mm、φ19mm、Φ22mm、φ25mm和ф28mm(1/2in、5/8in、3/4in、7/8in、1in和11/8in),長度一般為7.62m或8m。根據API Spec 11B《Specification for Sucker Rods》標準,常規鋼製抽油杆長度一般為7.62m、8m和9m。常用抽油杆主要規格參數見表7-2。


表 2.jpg


  抽油杆作為連接井上抽油機和井下抽油泵柱(zhu)塞之(zhi)間的連杆,其產生的最典型缺陷形(xing)式就(jiu)是磨損。抽油杆與抽油管之(zhi)間的磨損形(xing)式主要包括機械磨損、磨料磨損和電化學腐蝕。


 機械磨損是單純的抽油杆杆體與油管體發生偏磨,影響因素(su)眾(zhong)多,常見誘(you)因包括井眼軌(gui)跡形(xing)狀、杆柱(zhu)結構及工作參數的配合。這(zhe)種常見的杆體缺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:在杆體撓度相對較(jiao)小的位置,抽油杆的接箍(gu)與抽油管內壁極易產生碰撞摩(mo)擦,由於油管的摩(mo)擦麵相對較(jiao)大,因此磨損程度較(jiao)輕,但是杆體接箍(gu)和杆頭部分磨損嚴(yan)重;在抽油杆杆體撓度相對較(jiao)大的地方,抽油杆的接箍(gu)與抽油管內壁產生摩(mo)擦碰撞的同時,杆本(ben)體與油管內壁也會產生摩(mo)擦,磨損比較(jiao)嚴(yan)重,導(dao)致(zhi)杆體出現嚴(yan)重偏磨。


  腐蝕缺陷是一種廣泛(fan)存在的電化學現象,受介質環境(jing)的影響巨(ju)大。杆體的偏磨與腐蝕缺陷並不是簡單的累加,而(er)是兩者結合,相互作用,促使(shi)更(geng)大的破壞(huai)產生。當(dang)杆體表麵被(bei)活化,成(cheng)為電化學腐蝕的陽極,則形(xing)成(cheng)大陰(yin)極小陽極的電化學腐蝕,而(er)產出液是強(qiang)電解質,具有強(qiang)腐蝕性,對電化學腐蝕起(qi)到一個催化作用。其中,陽極則首當(dang)其衝,即發生杆體偏磨的位置會優先發生電化學腐蝕,導(dao)致(zhi)產生杆體偏磨的表麵更(geng)加粗(cu)糙,加劇磨損。抽油杆杆體的常見缺陷如圖7-15所示。


15.jpg


一、檢測原理


  直流磁化利用直流磁化線圈產生恒(heng)定的磁場對被(bei)檢測構件進行磁化,其可分為恒(heng)定直流磁化和脈動電流磁化。恒(heng)定直流磁化對電源要求較(jiao)高,整流後產生波動範(fan)圍較(jiao)小的直流電,以免產生磁場波動而(er)降低檢測信(xin)號的信(xin)噪比。磁化電流的大小因被(bei)測構件的截(jie)麵積不同而(er)發生變化,磁化強(qiang)度的大小通過控(kong)製輸入電流的大小來實現調節(jie)。脈動電流磁化在電氣實現上相對容易,是剩磁法檢測中較(jiao)常使(shi)用的直流磁化方式。


  交流磁化是向磁化器中施以交變電流,進而(er)產生交變的磁化場。但由於趨(qu)膚效應,磁化場僅存在於被(bei)檢測構件表麵,因此,交流磁化適合用於鐵(tie)磁性構件表麵或近表層缺陷的檢測。


  永磁磁化以永久磁鐵(tie)作為磁源對鐵(tie)磁性構件施加磁化。在永久磁鐵(tie)磁化中通常采用磁鐵(tie)、銜(xian)鐵(tie)以及鐵(tie)磁性構件構成(cheng)磁回路(lu)。它的磁化場與恒(heng)定直流磁化產生的磁場有相通性,但磁化強(qiang)度的調整不如後者方便(bian),其磁路(lu)一旦確(que)定磁化強(qiang)度大小便(bian)不可調整。永磁磁化的吸力很(hen)大,對抽油杆的前(qian)行和檢測探頭的合攏均會帶來不便(bian)。


  檢測係統主要是針對水平放置在修複車間內的在用抽油杆(即舊抽油杆)進行檢測。考慮(lv)抽油杆杆徑較(jiao)細且兩端存在較(jiao)大的變徑區域,永磁磁化的吸力大且尺寸規格確(que)定後無法進行磁化強(qiang)度的調節(jie),對抽油杆的水平運動、磁化的均勻性和檢測探頭張緊均造成(cheng)不利影響。直流線圈磁化器具有可調節(jie)磁化強(qiang)度的靈(ling)活性,該方式能夠在抽油杆杆體內部產生穩定、均勻的磁化場,獲(huo)得分辨率良(liang)好的缺陷漏(lou)磁場。此外,從漏(lou)磁信(xin)號處理角度來看,缺陷漏(lou)磁場承載著(zhou)缺陷的相關信(xin)息,為了更(geng)好地辨識出抽油杆的缺陷信(xin)號,勵(li)磁電流與缺陷信(xin)號頻率之(zhi)間的差距越大越好。對於一般的檢測速度來說,缺陷信(xin)號的頻率範(fan)圍是幾十(shi)赫茲到上百赫茲,故(gu)勵(li)磁電流頻率應該采用低頻或者高頻。


  對於細長鐵(tie)磁性構件,磁化方式有單磁化線圈和雙磁化線圈兩種方式,如圖7-16所示。單磁化線圈方式中,為了滿足檢測一致(zhi)性要求,通常將檢測探頭放置於磁化器內部。從而(er)導(dao)致(zhi)線圈內外徑增大,磁通量在抽油杆杆體外的空氣中損失大,磁化效率低且磁化效果差。采用雙勵(li)磁線圈進行軸向磁化時,不僅可以縮(suo)減線圈內外徑,增大抽油杆的磁化強(qiang)度,增加抽油杆的有效磁化區域,提高磁化效率,而(er)且檢測探頭可以布置在兩個檢測線圈中間部位。根據霍(huo)姆赫茲線圈的磁場分布,雙線圈軸向磁化在抽油杆杆體內部更(geng)易形(xing)成(cheng)密集而(er)均勻的軸向磁化場,有助於提高檢測信(xin)號的靈(ling)敏(min)度和穩定性。


16.jpg


  以直徑φ25mm抽油杆中心線為中心建立2D對稱有限元(yuan)模(mo)型,利用ANSYS仿真軟件計(ji)算獲(huo)得不同磁化方式下的抽油杆中心線方向的磁感應強(qiang)度,如圖7-17所示。


17.jpg


  從圖7-17分析可知,雙線圈在抽油杆杆體內更(geng)易獲(huo)得均勻且磁化強(qiang)度相對較(jiao)大的軸向磁化場,均勻軸向磁化場接近2.2T,且兩磁化線圈的軸向間距達到了150mm。基於雙線圈軸向直流磁化的抽油杆漏(lou)磁自(zi)動檢測方案如圖7-18所示,通過軸向布置兩個直流勵(li)磁線圈將抽油杆杆體磁化到飽和或近飽和狀態(tai),當(dang)抽油杆杆體表麵有缺陷存在時,抽油杆杆體缺陷處局部材料的磁導(dao)率會降低,磁阻增大,抽油杆杆體內部的磁力線會發生畸變,從而(er)導(dao)致(zhi)部分磁力線泄漏(lou)到空氣中,形(xing)成(cheng)缺陷的漏(lou)磁場,然後被(bei)處於雙勵(li)磁線圈中間的漏(lou)磁傳感器拾取,繼而(er)將漏(lou)磁信(xin)號轉換為電壓信(xin)號,之(zhi)後經過信(xin)號放大器進行信(xin)號放大和濾波處理,並進入A-D轉換器,完成(cheng)對漏(lou)磁信(xin)號的調理和采集,最終漏(lou)磁檢測數字信(xin)號進入計(ji)算機上位機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和顯示。


18.jpg



二、整體方案


  抽油杆漏(lou)磁自(zi)動檢測總體布局如圖7-19所示。抽油杆漏(lou)磁自(zi)動檢測係統主要包括:料架、氣動翻料機構、傳送機構、氣動壓緊扶(fu)正裝(zhuang)置、檢測探頭氣動跟蹤機構。氣動翻料機構完成(cheng)待檢測抽油杆從上料架到傳送輪以及下料分選區的傳遞工作;氣動壓緊扶(fu)正裝(zhuang)置主要用於壓緊和扶(fu)正抽油杆杆體,使(shi)其平穩地通過檢測設備;檢測探頭氣動跟蹤機構用於實現探頭緊貼(tie)杆體表麵,並保證抽油杆接箍(gu)的順利通過。


19.jpg


 抽油杆漏(lou)磁自(zi)動檢測流程分為以下幾步(bu):


  1)氣動上翻料機構將待檢測抽油杆從上料架送至傳送線,抽油杆在傳送機構的驅動下勻速傳送至檢測主機。


  2)對磁化器通以直流電,使(shi)得磁化器產生穩定的軸向磁化場,將抽油杆杆體軸向磁化至飽和或近飽和狀態(tai)。當(dang)抽油杆杆體存在缺陷時,缺陷處便(bian)會產生相應的漏(lou)磁場。


  3)缺陷漏(lou)磁場被(bei)漏(lou)磁傳感器拾取,並轉換為電壓信(xin)號,之(zhi)後依(yi)次經過信(xin)號放大、濾波、A-D轉換,然後完成(cheng)采集,最後進入計(ji)算機的上位機軟件進行顯示和處理。


  4)抽油杆檢測完成(cheng)之(zhi)後,利用退磁器實現退磁,之(zhi)後進行下一根抽油杆的循環檢測。


1. 壓緊扶(fu)正裝(zhuang)置


  如圖7-20所示,檢測主機由前(qian)後兩個壓緊扶(fu)正裝(zhuang)置、中間檢測探頭板以及磁化器集於一體,組成(cheng)一個完整的檢測設備單元(yuan)。氣動壓緊扶(fu)正裝(zhuang)置如圖7-21所示,主要由兩個單級臥式擺(bai)線針形(xing)電動機、上下壓緊輪、底部支(zhi)撐(cheng)氣囊和頂部超薄傳動氣缸組成(cheng)。壓緊扶(fu)正裝(zhuang)置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傳動構件的導(dao)向和驅動,使(shi)其平穩通過檢測探頭板。


20.jpg


2.檢測探頭


  在漏(lou)磁檢測中,被(bei)檢測的量包括磁感應強(qiang)度和磁感應強(qiang)度的梯(ti)度,兩者存在根本(ben)區別。感應線圈和霍(huo)爾元(yuan)件的應用也存在根本(ben)的不同:感應線圈感應的是空間內磁感應強(qiang)度的梯(ti)度,也即變化程度,與磁感應強(qiang)度及其空間分布有關;霍(huo)爾元(yuan)件感應的是空間內某點的磁感應強(qiang)度的絕(jue)對值(zhi)。為實現各類缺陷的全覆蓋檢測,根據檢測杆體缺陷產生的信(xin)號特(te)性選擇(ze)霍(huo)爾元(yuan)件和感應線圈兩種傳感器同時作為磁敏(min)感元(yuan)件,如圖7-22所示。


22.jpg


  根據霍(huo)爾元(yuan)件和感應線圈的輸出特(te)性,感應線圈雙排(pai)交錯布置,相鄰感應線圈串聯輸出,感應線圈平放布置,可最大限度地拾取缺陷漏(lou)磁信(xin)號軸向分量;霍(huo)爾元(yuan)件單排(pai)立裝(zhuang)布置,有效拾取缺陷漏(lou)磁信(xin)號軸向分量,相鄰霍(huo)爾元(yuan)件檢測信(xin)號並聯輸出,磁敏(min)感元(yuan)件全覆蓋布置,如圖7-23所示。將16個感應線圈及8個霍(huo)爾元(yuan)件均布於整圓周範(fan)圍內,相鄰感應線圈的中心距約(yue)為8mm,相鄰感應線圈串聯輸出;相鄰霍(huo)爾元(yuan)件中心相距約(yue)為11mm,相鄰霍(huo)爾元(yuan)件並聯後單通道輸出,檢測元(yuan)件布置時需注意(yi)方位保持一致(zhi)。


  同時,在感應線圈中放置聚(ju)磁鐵(tie)心,感應線圈和聚(ju)磁鐵(tie)心的長、寬、高尺寸分別為:6mm×2mm×3mm和5mm×1.5mm×3mm。為給傳感器提供(gong)良(liang)好的工作環境(jing),並延長使(shi)用壽(shou)命(ming),將感應線圈和霍(huo)爾元(yuan)件安裝(zhuang)在瓦狀探靴內部,並且在探靴工作表麵噴(pen)塗(tu)耐磨陶瓷(ci)。檢測探靴的結構設計(ji)如圖7-24所示,單個瓦狀探靴的有效覆蓋角度為α,相鄰瓦狀探靴交錯β角度布置,從而(er)實現抽油杆的全覆蓋檢測。


23.jpg



三、現場應用


  抽油杆漏(lou)磁自(zi)動化檢測係統實物如圖7-25所示,該係統可檢測的抽油杆規格範(fan)圍為φ19~Φ48mm。通過對磁化器、傳感器和檢測探靴的設計(ji),可對抽油杆杆體表麵的裂紋、點狀腐蝕等缺陷進行全麵可靠的檢測。整個檢測過程可實現自(zi)動化,包括抽油杆上料、傳送、檢測、分級、標記和退磁等所有檢測過程,具有良(liang)好的工程應用價值(zhi),為抽油杆的修複提供(gong)了基礎。


25.jpg


联系方式.jpg